南康米冻主要流传在南康西部的赤土畲族乡,赤土,名缘于赤土溪河流北岸的土岗,因赤土多属红壤,又产赤金,故名。畲族,是赣南的原始土著居民,为赣南人的祖系之一,他们与瑶族一起,和中原南迁而来的汉先民进行了文化与思想的融合,最终于宋明时期形成了客家民系。在这个民族融合与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于是诞生了南康米冻。
相传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时任南赣巡抚的王阳明统帅大军,平定盘踞在横水、左溪、横冈一带以谢志珊、蓝天凤为首的土匪,途经南康赤土地界,品尝了赤土米冻,并以此为行军军粮,还作了一副对联:“赤土赤民有赤心心高于山,人情物情米冻情情深似海”。从此这种金黄剔透、香气袭人的美味小吃,为人们流连忘返,数百年来一直在畲汉人民间广为流传,形成南康特产。
南康米冻,因形似冬日肉冻,又似豆腐,也称米豆腐,谐音“米豆福”,是南康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它以上等大米为主要原料,浸泡磨浆后入锅加火搅熟,冷却成弹性固体,呈金黄剔透,可切片。南康米冻取本地富硒稻米,用黄瑞木、茶油籽壳等烧灰滤水,将灰浸透,磨浆,加入桅子、槐米调色,入土灶大锅以柴火熬黄熟透。为防止米冻不被烧糊,全程需人工依靠多年制作经验,适时调整火候,并不停搅动,整个手工制作需手脚不停地站立几小时,费力耗时,辛苦异常,熟透后倒入簸箕中,冷却一晚凝固,妥存备用。根据食客喜好,可炒、煮、蒸、煎、炸各种吃法,香软 滑嫩,入口即化。南康米冻遍及境内城乡,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如法炮制,一些作坊加工后除销本地,还销至赣南周边地区。目前尤以赤土畲族乡为米冻主产区,每袋装约重750克,便于远销全国各地,已成当地特产。南康米冻也于2019年被江西省烹饪餐饮协会评为“江西省名小吃”。美食在民间,行走于足下。一个城市的饮食是这个城市的记忆精髓,正所谓: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不可负。民间小吃也有如宋代文豪苏东坡诗云:“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风味小吃已成为一个城市挥之不去的美食画卷,唇齿留香,韵味无穷。2021年南康米冻被列入南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南康米冻工艺纯熟,制作精细,吃法多样,健脾和胃,包装便利,情系乡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康米冻作为客家人与土著民共同创制的美味小吃,早已成为南康饮食文化中的奇葩,无论当地居民还是远方游子,品尝一碗正宗南康米冻,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升华为一种久远而温馨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