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200917日在南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南康市人民政府市长 苏传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 见。

一、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南康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融入主城区,做强主产业、建设新南康”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九个重点”的工作部署,克服了年初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3.4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844.9:35.3,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 2.7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财政总收入突破6亿元,达到6.7亿元,增长33.3%;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增长44%。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税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保持在85%以上。

――投资消费有效拉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增长3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增长35.9%,其中工业投资10.8亿元,城镇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7亿元。实施了101个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4亿元,增长10.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亿元,增长27.5%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年用于民生工程的支出达2.8亿元,其中本级财政配套安排1.6亿元,社保、医保、就业、教育、卫生、社会救助等民生工作得到加强,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8元,增加11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20元,增加307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6494元,增加1060元。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加快产业集聚,工业后劲实现新提升。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38.8%。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6.5%。重点扶持的60户骨干企业中,纳税超百万元的企业22个,其中超千万元的4个。实行挂点调度、集中调度和专项调度相结合,狠抓工业有效投入,30个新建在建工业项目中,已开工的22个,其中已建成投产的有8个;组建了50 支招商小分队,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着力实施产业承接,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增长13.3%;实际引进内资13.7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全年新增民营企业71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418户;民营经济纳税4.6亿元,增长28%

2、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三农”工作呈现新亮点。市本级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113万元。全面完成了230个新农村建设点的村庄整治工作。新修通村组水泥公路270公里,完成改水8604户,改厕8427座,拆除空心房4.9万平方米,建成新型村落社区30个。重点推进了浮石―龙回以及朱坊、赤土等3个万亩甜柚基地建设,新增种植面积1.5万亩,全市甜柚种植总面积达到7万亩,“南康甜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国家质监总局评审通过。生猪出栏60万头,蔬菜种植面积19.1万亩,油茶开发面积2530亩。登记注册新经济组织35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新增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个。以农民学院为主阵地的三级农民培训体系更加完善,全年 共培训学员63000多人次。完成了凤岗、三江等土地整理项目,积极开展了“一大四小”造林绿化、林区基础设施和生猪、甜柚等农产品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启动了章江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了12座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横寨、上洛、红卫、石孜?等45000亩以上水库灌区渠系配套与改造工程。

3、着力提升形象品位,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市化率达到40.3%,高于赣州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新增城区面积0.84平方公里,新增城区人口2.7万人。成功举办了“南康城市发展论坛”,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积极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大力推进了重点工程建设。迎宾东大道再延伸拓宽改造、旭山公园建设、蓉江河“一江两岸”城区段亮化美化和廉租住房一期等16个重点工程基本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南山森林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和谐大道、南水大道二期、挹翠路等新区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泰康西路、金河二路、金光南路、老城区小街小巷改造以及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一批惠及民生的市政工程投入使用。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机制,组建了城市管理局,市政、环卫、园林“建管分开、管养分离”得到有效落实;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率先在全省县一级城市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北部乡镇农村电网改造,建成了龙岭工业西区110千伏变电站,启动了东山坪岭220千伏变电站建设。积极配合了赣州市新机场、环城高速、飞翔路等赣州市重点项目的建设。

4、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十大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各项体系建设,“十大体系”进园区、进市场、进社区工作富有成效 。建立了政策文件公示机制,出台了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等政策性文件18个。南康赣商村镇银行运行良好,各项存款达到1.08亿元,各项贷款达到6000万元。建成了“网上行政办公系统”暨IP网络视频会议(教学)系统,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全市家具等行业中进一步推广了标准化生产,全市工业产品体系认证覆盖率达95%以上。扶持南康众诚服装厂办理进出口经营权及电子口岸业务,使之成为赣州市第一家办理进出口经营权的个体工商户。大力推进了物流配送中心、服装技术创新中心、福利服务中心、赣州竹木制品检测中心和廉租住房二期工程等一批物质载体建设。成立了中小企业协会和物流协会,使民营企业行业内部管理和协调工作得到加强。

5、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民生工程“八个重点”76项指标全面落实。年初承诺的10件实事基本完成。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1500多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900多人;完成公民职业化培训38800多人、再就业培训5900多人。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852人和23947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额达到4480万元,累计为6138人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5745万元。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累计为7445人发放城市低保金1046万元,为29248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620万元。医疗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参保率分别达95%75%86.7%,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受益人口分别达到14.1万人次和6.9万人次。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廉租住房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148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公开摇号承租入住,二期工程进展良好。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减少贫困人口1454人,减少低收入人口1461人。

6、着力统筹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教育事业实现新跨越。新录用教师400人,第六小学建成开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和三中、逸夫小学、赞贤小学等扩容改造工程按期完工。高考连续9年、中考连续13年列赣州市第一名,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和赣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新招录医技人员近200名,投资480万元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硬件设施。文化、体育、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改造了市体育场,新建了一批农家书屋,有线电视实现全市联网,启动了无线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群众文体生活更加丰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加强,和谐平安南康建设成效显著。审计、物价、工商行政管理、统计、人防、兵役、老龄、慈善、科技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7、着力强化效能建设,执行能力获得新提高。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政府工作规章、制度,提高了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和执行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6件、政协提案185件。加强了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督查,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电视热点访谈等活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加快了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市长热线” 和 “市长信箱”反响良好,政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加强了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规范了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突显。加大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力度,勤政廉政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战胜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是我们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把“兴康富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一年;是全市各级政府按照市委的统一决策部署,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攻坚克难,实施项目最多、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一年;是全市人民在追赶与跨越的征途上扎实工作、奋勇拼搏、艰苦创业的一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政府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中不可预见性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不合理、投入不足问题仍然突出;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不多,产业集约化发展程度还不高;扩大就业、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再分配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更加突出,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我们必须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加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把贯彻落实中央宏观政策与南康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围绕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更加积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广泛集聚各类发展要素;必须围绕做大产业、做实基础,更加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有效投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围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加扎实改善民生,扶持就业创业,致力富民惠民,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经济波动期转化为发展机遇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个主题、九个重点”工作部署,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加快主导产业建设,加快融入赣州主城区步伐,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千方百计保持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把南康建设成为赣州都市工贸生态、宜居创业的新城区和江西综合实力强市。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分别增长10%,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降低4.2%,化学需氧量排放有新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今年要着力办好群众关心关注的10件实事:

1、在南水新区新建一所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扩建实验小学;

2、开工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完成麻风病康复新村和6所乡镇卫生院改造;

3、加强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三院”管理,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力争完成市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

4、实施廉租住房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5、实施章江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改造渠系18公里以上;

6、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新建通村通组水泥公路156公里以上,新增39个行政村通水泥路;

7、实施浮石禾坑塘、龙岭旺背等渡改桥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危桥维修改造;

8、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万名群众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9、实施农村无线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年内发展用户6000户以上;

10、启动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

三、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在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投入上有更大的成效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才能促进大发展”的意识,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市领导挂点推动,落实领导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实施市以上重点项目110个,总投资40亿元。狠抓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抓好开源矿业、圣塔水泥、南山锡业等30个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工业投资10亿元,有20个以上项目建成投产。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配合赣韶铁路、赣州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实施飞翔路南康段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河西片机场快速干道。水利电力基础设施重点抓好章江水利综合开发、东山坪塘35千伏变电站升压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

加大争资争项和项目开发管理力度。抓住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掀起新一轮争资争项热潮。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抓好项目开发,全年开发项目100个以上,其中争资项目60个、招商引资项目40个。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重点抓好六大工业主导产业、新型工业等产业项目,病险水库、土地整理等农林水基础设施项目和教育、医疗卫生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项目的开发和争取,力争全年向上争取无偿项目资金2.6亿元以上。

(二)在加快产业集聚、实现工业扩量提质上有更大的成效

按照“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提高竞争能力”的要求,大力实施“主导产业支撑、骨干企业带动、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战略,着力提高企业“四率”,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全年力争实现“186”目标,即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六大工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地方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68亿元。

调优结构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找准产业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继续在“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配套、培植产业龙头”上下功夫。引导矿产业向多金属联合和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着力扶持一批重点有色产业项目,加大整合力度,抓紧组建有色产业集团。引导家具产业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围绕产品升级、产业链延伸和资源共享,组建产业联合体。加快服装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培植服装骨干企业,逐步实行统一接单,分散加工,统一管理,统一结算,提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引导食品企业靠大联强、创新管理,着力打造全省、全国知名品牌,提高市场份额。

着力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实施“63111”工程,扶持60户重点企业发展,推进3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力争主营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5户以上,新增规模企业10户以上,新增工业投资10亿元以上。继续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名市领导挂点、一个市直单位和一家银行全程跟踪服务的“三个一”帮扶模式,增强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全面实施好增值税转型改革,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成立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工作办公室,加强对工业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并在企业用地、融资、用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开发集约、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要求,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家具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内开发2000亩以上,并接纳企业落户。加快矿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家具配套市场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加紧筹建电子产品专业市场,形成特色园区。加大生态园区建设力度,推进园区排污基础设施建设和造林绿化工作。加大园区项目用地清理整治力度,推进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根据园区定位,大力引进规模型企业、精品型企业和总部经济型企业,大力引进高税收、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带动效应大的项目,提高工业园区实力。

(三)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上有更大的成效

结合“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的现状,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纵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2268万元,比上年增加155万元。

扎实推进“五新一好”。全年完成180个建设点的村庄整治任务,着力打造20个“整村推进”标杆村、10个特色新村。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着力抓好龙岭、唐江、凤岗等8个重点圩镇整治,按照“以镇带村、村镇一体”的要求,全面提升圩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稳步推进新型村落社区建设,逐步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打造一批“文明和谐村落社区”。加快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把市农民学院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农民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全年完成农民培训6万人次以上。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以基地建设为主抓手,壮大农业产业规模。力争全年新增甜柚面积1.5万亩,新建生猪栏舍6.5万平方米,新增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同时,大力抓好北部六乡镇及赤土畲族乡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将南康甜柚栽培技术规程申报为国家标准。继续实行甜柚开发和生猪生产奖扶政策,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农业开发。选择10个示范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发展保障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章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七小”水利工程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完成龙华万亩土地整理和“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园田化工程建设。重视水土保持,大力实施农发水保工程。着力抓好长(珠)防林、公益林、退耕还林和“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加强生猪、甜柚等农产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检验检测装备水平。大力加强防汛抗旱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四)在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上有更大的成效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营造产业承接竞争优势,全力把南康打造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和优势功能配套区”。大力开展重大项目引进年活动,瞄准港澳台、长珠闽等重点地区,围绕“十大产业”以及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20强企业,进行专业化、多批次、宽领域的招商活动。加强和改进外商投资服务方式,实行招商与安商并重。全力构筑行政服务“绿色通道”,为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公正透明的服务。力争年内引进外资5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个;引进内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其中亿元项目3个。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掀起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热潮。坚持对民营经济“高看一格、厚爱一分”,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全民创业。力争新增民营企业(含个体工商户)2000户以上,新增注册资本2.2亿元以上,税收突破5亿元。继续采取政府扶持服务与协会管理促动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协会和其他产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大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难题,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性工程”,力争年内有9家以上民营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大力开展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民营企业主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五)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融入赣州主城区上有更大的成效

高标准规划城市。加快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做好与赣州“六大片区”规划和南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重点抓好河西片机场快速干道沿线、赣州环城高速龙岭出口段等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建设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抓好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完善东山工业区、龙岭工业东区和西区规划,全面做好家具产业园的规划设计。结合“一大四小”造林绿化方案,修编完善《绿地系统规划》,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抓好圩镇控规编制,完善6个建制镇圩镇控规,督促指导12个乡编制圩镇控规。

高水平建设城市。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年内新增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新增城区人口2.5万人,城市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综合配套、完善体系”的要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不断增强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文化休闲设施重点抓好文化艺术中心、南山森林公园等续建工程建设,启动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城区路网建设重点抓好迎宾南大道、东山南路、东山北路等道路改造和金赣北大道等一批新建工程,以及南水大道、和谐大道等一批续建工程建设;老城区市政设施重点抓好东门北路、西南环城路的改造,以及城区垃圾中转中心、蓉江老城区小街小巷硬化、亮化和维护等工程。

高效能管理城市。深入开展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试点工作,重点抓好市容和环境卫生、规划管理、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无照经营、公安交通管理等八个方面的执法及行政处罚工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形成“严格执法、高效管理、优质服务、协调有力”的城市管理新体制。积极推进市政、环卫等公用事业管理改革,逐步实现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坚持长年不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活动,适时扩大城市管理覆盖范围。实施城市绿化建设“三同时”制度,坚持“谁主管、谁开发、谁负责”,抓好城市新区和新建项目的绿化达标工作。

(六)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促进消费上有更大的成效

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围绕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千方百计增加信贷规模,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引导市内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物流配送中心、南康火车站粮食仓储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等物流中心建设,把商贸物流业打造成为南康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强监管指导,提高饮食娱乐产业的经营服务水平。培育发展休闲旅游业,加快南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打造集特色文化与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品牌。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扩大住房投资和消费,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繁荣文化娱乐、信息、社区和中介服务等其他服务业。

(七)在加快机制体制创新、推进十大体系建设上有更大的成效

围绕构筑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洼地”,抓好政策文件的修订健全工作。根据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和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实际,不断丰富完善十大体系配套文件。继续抓好“十大体系”进园区、进市场、进社区工作,努力促进“十大体系”建设成果转化。切实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和物质载体建设,努力促进“十大体系”建设软硬环境的优化。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大胆探索适合南康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并联审批操作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办法,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新组建或职能调整机构运作情况的跟踪问效工作。加快竹木制品检测中心、福利服务中心等在建物质载体项目建设。

(八)在培植财源税源、促进财政增收上有更大的成效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财税工作的第一要务。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工业园集约化发展水平和对财政的贡献率。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落实优惠政策,促使房地产业、物流业、服务业等税源型经济提高发展层次。建立重点税源实时动态监控机制,强化矿产品、房地产及其他骨干企业等重点税源监管,确保重点税收足额入库。建立财、税及其他经济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保持收入均衡增长。不断加强和改进征管手段,全面整顿税收秩序,杜绝跑、冒、滴、漏。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扩大预算范围,完善考核奖励机制,提高向上争取资金工作成效。厉行节约,合理安排公务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着力抓好教育、就业、社会救助等民生工程。继续保持教育教学质量在省、市的先进水平,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三大工程”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重视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引导他们到工业园区企业就业或创业。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力争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5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400人,安置“4050”人员等困难人员410人。完成城镇职业培训3500人次,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8600人次,发放小额贷款1600万元。着力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征缴扩面,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建立公正透明的廉租住房分配制度,力争上半年让120户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住进新房。加强民政“三院”管理,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

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投入,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着力改善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扶持民间文化实体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目标管理,落实各项奖扶政策,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缴力度,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加大查处和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督检查,维护物价稳定。支持军队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关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和残联工作。进一步加强人事、编制、地方志、档案、粮食、商业、供销、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充分发挥保险、通信、公路养护等条管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全市信访总量下降,基本遏止赴京非正常访和赴省集体访。加强社会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毫不松懈地抓好生产、交通、防火、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环境保护长效工作机制,强化落后产能淘汰,推进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节能减排。加快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提高环保执法能力。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能力。进一步巩固环境质量改善成果,确保地表水、大气和声学等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积极推进“生态南康”建设,着力抓好造林绿化、封山育林和林地资源保护。加强耕地保护,严格用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五、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做好2009年各项工作,需要抓住的机遇和克服的困难较多,政府肩负着重要责任。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创新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建立和完善“规范有序、运转高效、公平公正”的政府办事制度。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的开放度、透明度,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切实落实行政问责制,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和行政效能监察,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狠抓落实,进一步提高政府执政水平。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做到接受任务不讲价钱,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不打折扣,努力形成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作风,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抓好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调度,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细、做实、做好。建立健全发展软环境的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壁垒,突出解决好推诿扯皮、不讲大局、唯部门利益为重的现象。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在全市形成顾大局、重团结、谋发展、干实事的良好氛围。

勤政廉政,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不断增强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节俭意识。切实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加强调查研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进一步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办法,实行公务员统一津补贴制度改革。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机关作风建设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型政府。真正做到重大决策应民而出,工程设施为民而建,安危冷暖唯民而系。

各位代表,回顾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催人奋进。南康迈上了新的历史征程,前景无限光明美好。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南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为建设更加美好和谐的新南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