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街道)信息公开目录 > 东山街道 > 工作动态

【反诈记心】莫当“毛几雕”,守好“钱袋子”

访问量:

【反诈记心】莫当“毛几雕”,守好“钱袋子”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诈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婚恋、贷款、中奖、手机定位等形式进行。
什么是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

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

1.网络刷单诈骗

    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

2.出借身份证件、银行账户

    自己的银行账户必须自己使用,出租和转借银行卡及账户属于违法行为。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可能会让一些不法分子借用你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以及个人信用受损、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2.连接存在漏洞的风险WiFi

     公共场所中的一些免密WiFi可能实为不法分子专门搭设的虚假“钓鱼”陷阱;使用一些不明“蹭网”APP时,因此需提高警惕,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风险WiFi漏洞造成我们的损失。

4.点击钓鱼网站等欺诈链接

     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短信或社交平台,发送利用伪基站进行伪装的诈骗短信,并附带钓鱼网站等虚假链接,诱导用户点击链接进行账号密码、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填写,导致用户的重要的账号密码等信息泄露。

5.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发布股票外汇等投资理财信息、婚恋交友平台等渠道锁定受害人并骗取其信任,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且虚假网站、APP无法登录。

6.冒充网购客服退款诈骗

     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及快递信息后,冒充购物网站客服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其购买物品质量有问题,可给予退款补偿。随即提供二维码诱导受害人扫描,受害人便根据提示输入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最终银行卡的钱便被转走。或者以系统升级导致交易异常、订单失效为由,将冻结受害人账户资金,让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7.扫码送礼泄露信息

经常能看到“扫码关注送好礼”等宣传广告,街边扫码送礼的活动更是随处可见。很多人抵挡不住免费的诱惑,便会参与扫码领取礼品。免费礼品容易拿,其中风险要警惕。因为通过扫描二维码有可能被窃取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使得重要个人信息被泄密。

8.使用违规收集信息App

     某些违规App打着疫情监测的名义,出现非授权、超范围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的风险,因此公众在使用相关App时,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9.网络贷款诈骗

     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转账汇款或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

10.冒充公检法诈骗

     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11.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诈骗

     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虽然骗子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是只要我们牢记“六个一律”,坚持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就可以保住我们的“钱袋子”。


“两卡”犯罪知识我知道

手机卡、银行卡你熟悉吗?

想必大家都会回答

那不是天天都会用到的嘛!

近年来

犯罪分子也瞄上了

生活中最常见的“两卡”

使其成为

网络犯罪和电信诈骗的重要工具!

“两卡”是指手机卡、银行卡,其中,手机卡包括日常使用的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的电话卡,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同时还包括物联网卡;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即我们平时使用率很高的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

02、两”有哪些?

01“两卡”犯罪是指:

非法出租、出售、买卖“两卡”的违法犯罪活动。

02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两卡”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

03“两卡犯罪的惩罚

31、业务限制

银行和支付机构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号所有业务,并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只能保留一张电话卡,且5年内不得办理手机卡入网业务。

2、信用惩戒:

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将被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布,影响个人征信。

3、加大审核

对于惩戒期满申请开户的相关单位和个人,银行和支付机构还会加大审核力度。

4、涉嫌犯罪

涉嫌违法犯罪的,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04如何防范“两卡”犯罪

1、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手机、银行卡、网银U盾等;

2、不出租、出借、出售电话卡、金融账户,包括银行卡、微信、支付宝账户及支付二维码等;

3、不登录或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短信及邮件,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4、通过正规渠道办理银行账户业务,在ATM机等自助设备操作时,注意安全防范;

5、从正规渠道下载安装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安全控件和客户端软件,关闭计算机系统远程登录功能;

6、如发现有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举报。

南康老表请牢记:莫当“毛几雕”,守好“钱袋子”!

虽然骗子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是只要我们牢记“两个凡是”和“六个一律”,坚持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就可以保住我们的“钱袋子”
8个“凡是”



6个“一律”

当您接到此类电话或信息,请勿轻信。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我们都要提高警惕,预防各路诈骗!

提醒:

1.网络刷单诈骗: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

2.网络贷款诈骗: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的。

3.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是司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

4.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诈骗:凡是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的。

5.冒充领导要求下属向其汇款诈骗:凡是自称是某某领导并以工作为由,要求你以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方式向其汇款的

6.红包返利诈骗:凡是声称发红包就返利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