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暖人心,司法为民育新生”。近期,社区矫正对象谭某某在解除矫正当天,将一面印有上述字样的锦旗送至南康区社区矫正中心,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司法机关以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其矫正期间给予的暖心帮扶与真情指引。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一位年轻人及家人的由衷谢意,更折射出南康区社区矫正工作秉持“宽严相济、教化为先”理念,助力社区矫正对象走出困境、重返社会的生动实践。
1997年出生的谭某某,曾因法律意识淡薄,利用贫困户医保政策优惠购买药品并转卖他人,触犯法律被判处缓刑一年。矫正初期,身患尿毒症的他不仅面临沉重医疗负担——判刑前为治病与换肾已举债40余万元,心理上也充满迷茫与焦虑,家庭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在了解谭某某的实际困难后,南康区社区矫正中心迅速启动个性化矫正预案,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切实将“精准矫正、人性化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一方面,根据其健康状况及时办理免予日常打卡、集中学习教育等手续,依托“智慧矫正”信息化平台,安排其居家完成线上学习教育,实现“养病与矫正两不误”;另一方面,鉴于家庭困难,母亲体弱多病,积极与司法所协调民政部门为其母亲办理低保,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不仅如此,社区矫正中心还充分发挥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新组建的“三师”社会支持体系作用——联动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公益律师专业帮教团队,为谭某某提供心理疏导、亲情关系调适和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逐步走出心理阴霾、重塑家庭支持网络。同时,通过南康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发起爱心援助,募集社会捐赠物资,切实减轻其生活负担。
在多维度、长效化的帮扶机制支持下,谭某某的心态发生积极转变。他主动应聘成为快递站点扫码员,以实际劳动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在解矫仪式上,他动情地说:“是社区矫正中心没有放弃我,一次次上门谈心、一项项实际帮扶,让我在绝境中看到希望。我要争做一名普法志愿者,用自己的教训警示他人:遇到困难不能走捷径,法律红线不能碰,幸福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
谭某某的成功转变是南康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康区围绕“规范化管理、人性化帮扶”双核目标,积极构建“监管+教育+帮扶”三位一体的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大力推广“智慧矫正”应用,持续深化“5+2+N”教育矫正模式,创新开展“三师助矫”、“归途”等特色项目,着力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在心理、家庭、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帮助了一批又一批社区矫正对象真正实现“软着陆”、迈向“新人生”,取得明显的成效,2024年以来,暂无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现象,以及社区矫正对象上访、闹访、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较好地维护了我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今后,区司法局将继续践行法治为民宗旨,持续深化人文矫正模式,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温度与精度,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平安南康建设贡献更多司法行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