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的温度,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日常里。近日,区城管局聚焦流动摊贩管理痛点,因地制宜设置便民摊位疏导点,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冲突难题,既守住了城市市容秩序的“整洁线”,又留住了浸润民生温情的“烟火气”。
(一)破局:从“管”到“治”的理念跃迁
打破思维定式,锚定“城市治理”新航向—不再简单“堵截”,而是科学“疏导”。依据《赣州市中心城区五区一体化发展规划(2021-2025)》,在城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且不影响主干道通行的区域精准布局,新增6处临时便民摊位疏导点,将“末端执法”升级为“源头服务”,让城市管理既彰显执法力度,又饱含民生温度。
(二)落地:多方协同的实践路径
摊点规划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区城管局牵头统筹,联合街道办、社区开展多轮现场研判,对场地选址、摊位数量、功能分区等进行反复优化——既要避开交通流量大的路段,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又要贴近居民区、菜市场等生活场景,方便群众日常消费。社区主动融入,充分发挥“熟人熟地”优势,参与日常秩序维护,双方拧成“治理合力”。更具暖意的是,固定摊位全免费开放,为群众开辟“创业窗口”,小摊位成了“民生兜底”的支点。
(三)升温:烟火与秩序共融的图景
在这里,“规范”与“烟火”并非此消彼长:摊位按品类分区摆放,经营时间精准划定,垃圾随产随清,既守住了市容整洁的“底线”,又释放了民生消费的“活力”。居民下楼就能买到新鲜食材、特色小吃,上班族能顺手带杯热饮——摊点承载的不仅是交易,也是邻里交流、社群联结的公共空间,更让城市“人情味”具象可感。
从治理理念革新,到多方协同落地,再到烟火秩序共融,南康区便民摊位疏导点的实践,为城市治理提供了生动样本。下一步,区城管局将持续深化精细化治理理念,进一步优化疏导点管理机制,在守住市容环境“整洁防线”的同时,不断打造民生消费的“活力新高地”,让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最温暖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