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市公安局南康分局 > 工作动态

半生"死结",终于解开了!

访问量:

在南康区镜坝镇红星村,村民张某明与张某生兄弟二人因父亲遗留的宅基地界限问题,争执多年。这场纠纷不仅超越了寻常的邻里矛盾,更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升级,从激烈口角发展到对簿公堂,甚至一度出现砌墙堵门、挖沟断路等行为。双方情绪激动时曾有过激言论,使得家庭关系紧张,邻里不安,成为当地一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难题。

面对这块“硬骨头”,镜坝派出所展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担当,始终将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置于工作首位。




直面困难持续调解

践行“攻坚克难”使命担当



为彻底解决该纠纷,镜坝派出所联合镜坝镇政府、红星村委会等力量,组建了专项调解工作组。在副所长吴澄等同志的带领下,工作组前后组织开展了不下十轮的正式调解。民警们利用大量个人休息时间,深入走访村中老干部、知情人及双方当事人,全面摸排纠纷历史渊源与争议焦点。他们耐心倾听各方诉求,细致进行情绪疏导与事理分析,力图在僵局中寻找共识。


然而,由于兄弟二人积怨已深,互信基础薄弱,调解过程屡屡受挫。期间虽数次达成口头或书面协议,均因一方或双方反悔而未能有效执行,调解工作一度陷入“达成—反悔—再冲突”的循环困境。与此同时,当事人张某明因对基层调解失去耐心,转而通过信访渠道多次向各级部门反映问题,让本就错综复杂的“家务事”、“邻里事”,转变为一个关乎基层治理效能和政府公信力的重大难题。




法理分析精准破局

构建“多元会诊”解纷机制



在传统情理调解效果有限的情况下,镜坝派出所果断转变思路,将突破口锚定在“法”上。调解民警认真复盘,牵头联动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镇政府、村委会,并创新性地邀请兄弟二人在诉讼中各自的代理律师共同参与调解。这一次,调解现场不再是情绪化的争吵,民警与律师从专业、中立的角度,将土地权属、法律依据、诉讼成本与风险逐一剖析清楚。这种基于事实和法理的理性分析,让兄弟二人首次出现了态度的松动和沉思,为破局打开了关键缺口。







积年纠纷溯源调解

创新“寻根诊疗”工作模式



抓住双方态度转变的契机,镜坝派出所民警“趁热打铁”,他们将冰冷的法条用朴实的乡土语言进行“翻译”,进行情理上的最后疏导。“这块地是祖辈留下的根基,你们兄弟俩本是一脉同根,何必为此伤了手足情分?”在法律权威与亲情呼唤的双重感召下,张某明、张某生兄弟二人回顾多年来的争执历程,深刻反思了为争寸土而付出的巨大亲情代价与社会成本,最终幡然醒悟。双方自愿放下成见,在调解工作组的主持下,就宅基地界限划分等核心事项达成一致,并郑重签署了调解协议。签字完毕后,兄弟二人相拥而泣,沉积数十年的恩怨纠葛在此刻得以彻底消融,家庭亲情关系实现弥合。




本案的成功化解,是镜坝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写照。充分体现了基层政法队伍面对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时,不畏艰难、持续攻坚的韧劲;展现了其在工作中善于复盘、勇于创新、精准施策的专业素养与智慧。南康公安将以此案为激励,持续探索多元化解纠纷的新路径、新方法,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足的干劲,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为守护一方的平安与和谐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