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酒后驾驶,安全文明出行
驾前一贪杯,驾后永伤悲。
强劝一杯酒,责任跑不了。
酒驾一时爽,亲人两行泪。
处罚标准
饮酒驾驶20mg/100ml,正常人喝200毫升啤酒即可达到。
醉酒驾驶80mg/100ml,正常人喝3两低度白酒或2瓶啤酒即可达到。
席间贪杯/路上添悲
法律成本

美酒可重倒/生命难重来
经济成本、职场成本、社会成本

司机好一口/危险时刻有
时间成本、其他成本

喝酒伤身/酒驾要命

几个关于酒驾的误区
误区一:酒量大,喝一点不碍事。
有的人觉得自己酒量好,休息一会儿即可驾车。事实上,酒驾认定标准与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志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或醉驾标准。
误区二:酒后只需休息一会就能开车。
有人认为,饮酒后只需要休息一会即可开车。事实上,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较长,休息一会后血液中仍含有大量酒精,仍有可能构成酒驾或醉驾,危及交通安全。
误区三:多喝水能稀释酒精。
一些人认为,喝酒后通过多喝水稀释的方式,可以通过酒驾检查。其实这些方法只能降低口腔内的酒精含量,而呼吸式检测仪检测的是来自肺部的空气。此外,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较长,短时间多喝水并不能降低酒精含量。
误区四:药品、保健品引起体内酒精超标不算酒驾。
一些人认为,只要没饮酒,服用药品、保健品等引起体内酒精超标不算酒驾。其实不然,只要摄入任何含有酒精的物品,并达到相关标准,都可能危及交通安全,构成酒驾或醉驾。
误区五:酒后骑电动车不算酒驾。
一些人认为,酒后驾驶电动车不属于酒驾。实际上,酒后驾驶电动车仍要受到相应处罚。
误区六:服用醒酒药后即可开车。
一些醒酒药号称可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血液酒精含量,以应对酒驾检查。事实上,醒酒药并不能起到快速降低体内酒精含量的效果,只能缓解酒后症状,并不能以此来躲避酒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