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区农业农村局 > 公共服务

关于对区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39号建议的答复

访问量:

尊敬的郭小玲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注和关心,您的建议查摆问题客观精准、分析原因深刻透彻,建议针对性强,我们将在工作中充分吸纳借鉴。

2021年以来,我紧紧围绕省及赣州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不断开创南康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精准选点、稳步建设

南康区按照“扫一遍”的要求,分轻重缓急逐年逐步推进,精准选择年度新农村建设点,并建立项目清单。南康区还坚持规划先行,根据村庄资源禀赋,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确保建一片成一片。2017年以来,南康区共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1.35亿元,建设了1752个新农村建设点和30个中心村;2018年南康区财政投入4.79亿元,实施全域新农村建设,提前2年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四年行动规划,实现了省里提出的“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扫一遍任务”要求。2021年倾力打造255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创建龙回、龙华、浮石等3个美丽示范乡镇,建设26个美丽示范村,培育4360个以上美丽庭院,覆盖38个行政村9038户农户,惠及农业人口33758人。2018年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区)。

二、沿线连片、示范推进

南康区将中心村、特色村、沿线或片区建设与“六统四联创”充分结合,按照以点带面、以线串点推进思路,重点打造了105国道、323国道、赣丰线、康赤线等示范线路,以及一批乡村旅游型、绿色生态型、产业发展型、特色文化型、传统村落型特色村。其中横寨乡黄田村、浮石乡窝坑村、大坪乡上洛村接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视察调研并获得高度肯定;赤土畲族乡花园村、龙华乡崇文村被为全省最具乡愁村庄;浮石乡窝坑村被评为省3A级乡村旅游点、全市最美村庄;坪市乡谭邦村入选全国首批绿色村庄。

三、完善设施、提升功能

南康区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发动广大农户参与“七改三网”和“8+4”公共服务建设,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农户改水、改厕、改路(通户路)、改余坪、改阶沿水沟完成率均达95%以上,完成公共排水沟51万米,电力、广电、互联网已完成改造升级,覆盖所有村组。“8+4”公共服务配套有序推进,共建有公共服务平台257个、农家书屋257个、公厕364个、文体活动场所712处,提高了村庄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发动群众、创新模式

南康区坚持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每个村都组建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召开了村民大会、村小组会、户主会,动员广大群众投资投劳,积极参与建设美丽家园。另外,还积极探索推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统一打包给专业团队,切实提升建设质量。比如,赤土畲族乡花园村,龙华乡双江村、崇文村,浮石乡窝坑村、圳玄村,坪市谭邦村等都采用了该模式,一体成型、效果较好。

五、建管同步、提升乡风

南康区打好“拆整建管”组合拳,对每个新农村建设点,先依法拆除破棚烂厕、残垣断壁等有碍观瞻的建筑,再对腾退土地进行平整利用,建设菜园、花园、果园及其它公共设施,并落实专门人员、专项资金、专门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新农村“见得成”还能“管得好”。同时,以“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村“两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程指导理事会运作,加强三务公开,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乡风文明。

十分感谢您对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以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赣州市南康区农业农村局    

                                                                            20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