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区农业农村局 > 公共服务

关于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3号建议的答复

访问量:

尊敬的孟丽红代表:

提出的《关于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方调查及专题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基本情况及现状

目前我区乡贤人数23485人,乡贤回乡人数共22069人,其中4952人回乡居住,995人回乡投资,1219人回乡任职,14903人柔性回乡,回乡居住及柔性回乡的人数占比较大,分别占21.08%63%

)在外乡贤都有回报家乡的乡愁情怀。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外影响力不断提升,乡贤们的家乡情怀越来越浓烈。长期以来不少乡贤都心系家乡父老乡亲,他们通过修路、捐赠、扶贫等各种形式支援家乡建设,受到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一致好评。在本次调研座谈中,三个乡镇的乡村干部及乡贤代表均表示,大部分在外乡贤都有着强烈的报家乡的愿望,都愿意为家乡做点好事实事,支持家乡建设。如朱坊乡桥头村莲塘组,以好祖训孕育好家风,重教育所以聚贤才,乡贤文化浓厚,该村乡贤曹继荣率先垂范,并号召众多乡贤鼎力支持,以“山、水、田、路、灯、房”为六方面建设内容,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并建设小小村史馆激励后人,成为记得住乡愁的乡贤支援家乡建设的示范标杆。横市镇乡贤吴德桦,乡愁情怀浓烈返乡投资建设了三星级世纪明珠大酒店,成为了北六乡乃至于全南康正乡镇最豪华的酒店,有力的提高了横市商业发展水平。

(二)在外乡贤返乡回乡发挥作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南康乡贤数量众多,号称“南康之外还有一个南康”,遍布全国各地,时而在家居住,时而回家探访,在外乡贤返乡回乡发挥作用的形式多种,有的回乡支持家乡产业发展,有的返乡后热心奔走于家乡奖教助学等公益事业,有的辞职回乡参与乡村社会事务管理,有的回乡在协调化解矛盾纠纷上积极发挥作用,等等。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在外乡贤无法常态化回乡,一年或者一个月内,或者节假日期间,总会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柔性回乡为乡贤回最主要的形式。如赤土畲族乡花园村乡贤蓝贤清,为东莞市蓝彩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东莞市江西南康商会执行会长,虽身处湾区,但他心系家乡发展,时常回到家乡,目前已在南康开设了服装生产线,让众多乡亲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在外乡贤有回乡居住或定居的想法。大部分在外乡贤都来自农村,都在农村长大,家乡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有着浓厚的乡愁情怀,都希望能够“落叶归根”回到家乡定居,回到家乡建房定居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调研走访了解,已有相当一部分乡贤在家乡建了新房或者修缮老宅长期或者不定期回乡居住。如横市镇乡贤叶培万响应政府土坯房“拆建整”号召,返乡把父辈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修缮一新,并创新性的打造成鹅婆园名宿,并举办了横市镇家风家教传承启动日暨鹅婆园开园仪式,起到了很好的乡风文明示范引领作用。

(四)在外乡贤有回报家乡投资兴业的动力。经历市场的洗礼和良好的教育,大部分在外乡贤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人脉、资源、技术等,都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资源带入家乡,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一起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内生动力。如浮石乡窝窖村乡贤张建民为南康区家家新能源总经理在外打拼成功致富后,始终记挂着家乡发展,主动垫资13万元帮助窝窖村建设了173kw的村集体光伏电站,每年可为村里带来10余万元的村集体收入投资2千万元建设了贝贝鱼乐园项目,将儿童娱乐、特色餐饮、观光、垂钓和购物串联在一起的餐饮娱乐综合体,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10万元,并带动附近村民就业增收。朱坊乡胜利村乡贤谢见枋,在本村投资2000万元打造了一个集餐饮、住宿、垂钓、度假、团建、研学、采摘于一体的生态休闲综合体方言农庄,年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营收1200余万元,成为“南康区乡村旅游点”和“赣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22年获评“江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点”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就业增收。

(五)“五退”人员回乡任职服务基层的愿望。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五退”人员有告老返乡强烈愿望,进一步拓宽了农村基层组织选人用人渠道,有效充当了乡村发展智囊员,有效地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如朱坊乡荷田村党支部书记阳振彪,是一名90后退伍军人,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在退伍后主动回到家乡回报家乡,经过组织推荐,当选为荷田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该乡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经调研了解,该乡共有4名党支部书记为在外乡贤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增强了基层组织建设。

三、主要做法

(一)成立工作专班。将乡贤回乡工作列入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纳入到党委、政府日常工作中,区级成立乡贤回乡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各乡(镇、街道)党委对应成立工作专班,党委书记为专班负责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负责人。各村(居)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找准振兴发展的路子,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二)摸清乡贤底数。结合“三请三回”活动,全面摸清本地乡贤数量、分布、特长等,分门别类建立本地乡贤人才库,并定期更新完善乡贤人才库。不断完善沟通联络机制,常态化乡贤联谊系列活动,加强与乡贤联络沟通,向乡贤介绍家乡发生的变化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资源禀赋,引导乡贤返乡回乡。

(三)出台鼓励政策。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加强政策制度支持,进一步完善支持乡贤回乡举措,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发改委、区商务局、区税务分局、区金融局等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责,聚焦产业发展、项目用地、项目立项、招商引资、税费征收、融资贷款等方面出台系列操作性强的、更为具体的扶持政策,支持乡贤回乡发展。

(四)做好对接服务。各地成立乡贤工作站,做好乡贤回乡服务工作,及时总结乡贤回乡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建立党政领导联系乡贤人士制度,乡镇领导要带头走访乡贤企业,走访乡贤人士,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村书记经常与乡贤密切联系,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提供“店小二”“保姆式”的高质量服务,积极帮助乡贤解决生活、工作、创业困难等问题。区、乡、村三级分别成立乡村振兴促进协会,其中村书记担任村级协会会长,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向乡村聚集,为助推乡村振兴贡献乡贤力量。

(五)创建示范村点。大力推进“乡贤+乡村建设”“乡贤+乡风文明”“乡贤+产业发展”“乡贤+设施建设”“乡贤+乡村治理”“乡贤+村集体经济”六项活动,发挥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在统筹资源、创新载体、丰富活动中汇聚乡贤强大合力。在推进“乡贤+”六项活动中,每个乡镇因地制宜,至少选择一项内容,创建区、乡、村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用具体事例来激发越来越多的乡贤反哺家乡的热情。

(六)激活投资创业。聚焦重点领域,梳理好乡村资源,建立乡村振兴和乡贤回归投资重大项目库,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和加快盘活村里闲置土地、林地等支持乡贤人才返乡投资创业。鼓励引导乡贤回乡兴办企业、成立合作社,在培育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投资现代流通加工业、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贡献。借鉴“普惠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乡贤回乡发展提供金融产品,协调解决用工、资金等问题。

(七)展示乡贤风采。发挥乡镇、村的主体作用,在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乡史馆”“村史馆”,同时设立“乡贤榜”,打造乡贤的情感地标和精神家园。不断完善“南康美e分”平台功能,增加乡贤回乡板块,实时跟踪展示本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情况。做好典型案例选树工作,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案例、先进事迹深入挖掘,及时在“南康美e分”平台中展示宣传。每年开展“最美乡贤”等评选活动,选树一批有素质、有能力、有贡献的乡贤典型,增强乡贤的责任感、获得感、成就感。

     感谢你的建议,希望在今后继续保持沟通联系,我们将认真吸纳你们的建议,共同汇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赣州市南康区农业农村局

                                                                 20246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