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康区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矩阵建设为抓手,紧抓“三个重点”推动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聚焦顶层设计,找准矩阵建设方向
南康区组建专班专题会议研讨《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先行先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明确矩阵建设的核心目标,结合南康水利发展需求,制定清晰的建设规划。
一是高标准编制实施方案。按照水利部《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水库建设技术要点》和相关文件要求,选择设计经验丰富、把握水利最新政策能力强的专业设计院,于2023年12月编制完成了南康区试点水库和先行区域矩阵建设实施方案,绘好了建设蓝图。
二是结合实际突出亮点。牢牢把握南康区当前水库运行管理情况和财政状况,按照“整合现有运管体系节约投资,补齐短板弱项重点投资,特色亮点持续投资”的原则,在保持并提升南康水库物业化管护水平这一特色的前提下,制定了符合南康实际的矩阵建设需求库,估算建设投资约220万元。
三是提前谋划不断改进。2024年10月,南康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水库矩阵建设招标,水库矩阵进入建设阶段,在建设的同时,吸收借鉴先进经验,特别是德安林泉水库、广西桂平大藤峡水库矩阵建设先进经验,按照市局矩阵建设“一库一单”和“一县一单”的要求,不断优化完善矩阵建设内容。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矩阵运管体系
南康区小型水库数量多、分布散,长期以来存在管理成本高、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近年来,南康区坚持问题导向,以“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为目标,构建了“1+2+3”小型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体系,着力解决上述问题。
“1”即一个平台:建设了集监测预警、调度指挥、巡查管护、维修养护、应急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水利平台,实现“一库一档”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实时同步至省平台。
“2”即两项机制:建立健全水库安全员管理及考核机制、第三方管护单位考核机制,出台《赣州市南康区水库及堤防安全管理员管理考核十八条(试行)》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即三支队伍:通过集中管护、政府购买服务、“以大带小”的模式,南康每年投入约80万元管护资金,通过政府采购选取管护经验丰富的国有企业章水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组建3支专业的维养队伍,每季度对全区小型水库进行统一维养,管护效率和水平显著提升了。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矩阵管理效能
南康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矩阵管理赋能,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业务高效协同,提升决策效率和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效能。
一是推进安全监测自动化。借助全省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能力提升试点县建设的契机,近三年累计投入约1397.72万元,为全部55座小型水库安装大坝位移、渗流、渗压、视频等监测设施,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传输、智能分析,为水库科学调度和应急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二是推进巡查管护智能化。通过江西省水库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和智慧水利APP等线上平台,将水库巡查、水库管护、隐患上报、问题处置等环节线上操作。2024年全年通过APP巡查水库1922次,开展水库管护工作259次,隐患上报及整改34处,有效提高了巡查效率和问题处置效率。
三是推进预报预警精准化。主动接入省气象局气象服务,构建由气象卫星、雨量站组成的水库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实时提供24、48、72小时气象降雨预报和各项雨水情信息数据,助力提高预报精准度,提升水库防汛能力。
